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 > 百科知識

百科知識

“蘋果”告“唯冠”索iPad商標權 索賠四百萬

2024-03-14 08:04:01 來源:互聯(lián)網

  為爭奪iPad中國內地商標權歸屬問題,蘋果公司把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唯冠”)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判“iPad”商標專用權歸其所有,并向“深圳唯冠”索賠商標權屬調查費、律師費所受損失400萬元。18日,這起因iPad引發(fā)的官司,在深圳市中級法院第三次開庭,深圳唯冠庭上稱,蘋果公司專門成立一個“殼公司”低價收購全球iPad商標權,其行為屬于“騙購”。如果想要進行商標注冊申請辦理,就到開心財稅商標注冊網,選擇開心財稅申請商標注冊,值得信賴。

  “蘋果”索賠400萬元

  2000年,唯冠旗下的唯冠臺北公司在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分別注冊了iPad商標。2001年,唯冠國際旗下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又在中國內地注冊了iPad商標的兩種類別。

  2006年,蘋果開始策劃推出iPad時發(fā)現(xiàn),iPad商標權歸唯冠公司所有。2009年,蘋果公司與唯冠達成一項協(xié)議,唯冠臺北公司將iPad全球商標以3.5萬英鎊價格轉讓給蘋果。

  但唯冠方面表示,iPad的中國內地商標權并沒有包含在3.5萬英鎊的轉讓協(xié)議中。在中國內地,iPad的商標是屬于“深圳唯冠”所有,唯冠臺北公司沒權力將其出售。所以蘋果公司在中國內地市場沒有合法擁有iPad的商標權。

  為此,“蘋果”一紙訴狀先將“深圳唯冠”告上法庭。這次訴訟的原告是“蘋果”和英國的IP申請發(fā)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國IP公司”)?!疤O果”一方訴稱:2009年12月23日,唯冠國際CEO和主席楊榮山授權麥世宏簽署了相關協(xié)議,將10個商標的全部權益轉讓給英國IP公司,其中包括中國內地的商標轉讓協(xié)議。協(xié)議簽署之后,英國IP公司向唯冠臺北公司支付了3.5萬英鎊購買所有的iPad商標,然后英國IP公司將iPad商標的所有權益轉讓給了“蘋果”。

  兩原告請求法院判令注冊號1530557“iPad”、注冊號1682310“iPad”商標專用權歸原告所有,判令被告賠償原告因商標權屬調查費、律師費所損失人民幣400萬元。

  “唯冠”稱“蘋果”騙購商標

  今年2月23日,此案第一次在市中院開庭審理,8月21日第二次開庭。昨日,因“蘋果”方提交新證據,此案第三次開庭。

  在法庭上,“蘋果”的代理律師提交了幾份新證據,稱有相關電子郵件證實“唯冠方”相關人員作出過承諾,擁有中國內地的iPad商標權,而IP公司和“唯冠國際”磋商的以及最終購得的是iPad商標的全部權益,包括了中國內地的iPad商標權。在簽署轉讓協(xié)議同日,“臺北唯冠”和IP公司還簽署了涉案商標的一份“中國內地商標權轉讓協(xié)議”,以1英鎊的象征性價格將iPad的中國內地商標權轉讓給了IP公司?!疤O果”一方一直是跟唯冠集團進行磋商和交易的,雖然最后簽約的是“臺北唯冠”,但對“深圳唯冠”有約束力。他們還稱,此案應該適用香港法律來審理,并出具了香港大律師對此案的意見書。

  “深圳唯冠”的代理律師則認為,iPad在中國內地的商標權不是“臺北唯冠”的,“臺北唯冠”沒權買賣屬于“深圳唯冠”的商標權,雖然“蘋果”方聲稱“臺北唯冠”是“深圳唯冠”的總部,但是從股東結構、工商注冊等角度來看,兩家公司是不同的主體?!疤O果”找臺北公司買中國公司的資產,本身就是一種欺詐行為。當時臺北公司負責人簽約時也提到此事,但對方律師讓他“簽了再說”。

  該律師還在庭上稱,經該公司調查,IP公司實際上就是蘋果公司為了在全球收購iPad而成立的“殼公司”,因為不由“蘋果”直接出面,可以以較低的價格進行收購?!疤O果”在收購前請了專業(yè)機構和英國、香港、臺灣的律師進行調查,不可能不清楚中國內地iPad商標權的情況。此外,此案既然蘋果在中國內地以“合同法”為據起訴,理應適用中國內地的法律。香港大律師的意見書,也是在付費的情況下出具的,缺乏獨立、公證性。

  目前,此案仍在進一步審理之中。

上一篇:全球20個頂級奢侈品牌LOGO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十家著名公司LOGO商標矢量圖品鑒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