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識
大宗商品為什么不值錢(大宗商品為何瘋漲)
人們常說錢變毛了,錢是怎么越變越不值錢的呢?
讀者提問:
1.關于“貨幣發(fā)行量和物資供應量應該相對應”這個原理,怎么理解呢?為什么就一定是這樣呢?怎么更好地理解呢?
2、貨幣超發(fā)引發(fā)的貶值,是怎么傳導的呢?
舉個也許不太恰當的例子:豬肉貴了,有可能是先因為飼料貴了傳導下來的,飼料貴了有可能是飼料廠廠租貴了以及工人勞動力貴了引起的??貨幣超發(fā)所引起的貶值效應,肯定也有個傳導過程,這個傳導過程怎么理解呢?
以下為回答:
超發(fā)會導致貨幣購買力下降,這是經濟學的定理性命題。道理很簡單:倘若假設市場上商品和貨幣是一一對應關系,鈔票變多,則更多鈔票競逐相同商品。原來一塊錢的商品,由于鈔票總量翻一倍,則需要兩塊錢才買得到。生產商品總是很難的,而鈔票超發(fā)卻非常容易。這就是通貨膨脹。哈耶克說,通脹只能是由貨幣超發(fā)引起的。通脹會引起鈔票貶值,物價上漲;然而,并非所有的鈔票貶值,物價上漲都是由通脹引起。(比如說,自然災害引起商品大量減少,相對于數量固定的鈔票,商品變得稀缺,價格上漲。這就是正常現象)。
一些經濟學者認為,貨幣超發(fā)是中性的,它將引起所有商品的價格成倍上漲。比如說,貨幣超發(fā)一倍,則所有商品的價格都會上漲一倍。這樣的說法,顯然是不顧事實的胡扯。令人詫異的是,這樣的說法居然得到相當多經濟學者的支持。他們把這種理論稱之為“貨幣中性理論”,即通貨膨脹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中性的。用簡單的常識,即可理解這種說法的錯誤。經濟運行的真相是,通貨膨脹過程中,越稀缺并且需求強烈的商品,越受到鈔票追逐。比如說北京上海的房子,它的價格上漲就遠遠跑過貨幣超發(fā)倍數。產量穩(wěn)定的大宗商品,總是隨著貨幣總體量的上升,水漲船高,逐年上漲——因此,很多經濟學家會傾向于用“一籃子商品”的價格漲幅,來測定通貨膨脹率。通貨膨脹過程中,甚至會有商品降價的情形。它們通常是由于技術進步,產量極大進步的商品。比如電腦和手機,在過去一二十年里,盡管各國都在通脹,它們的價格卻不斷下降。
貨幣貶值的過程是如何傳導呢?我認為,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理論,比較真實地解釋了這一過程。在所有國家那里,貨幣都是由中央銀行發(fā)出,再一步一階地傳遞給下一個層次,引起漣漪似的層層物價上漲。一旦貨幣傳導到社會末梢,物價上漲才宣告結束。
比如說,中央銀行新發(fā)100億美元鈔票。于是,它會在資產負債表記上一筆,央行負債100億美元,再把這筆錢“借給”國家部門、商業(yè)銀行,這就是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一端。至于央行負債到底欠誰的錢,應作何償還,有無破產之虞,似乎從來無人過問。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實際功能,僅僅是記錄中央銀行發(fā)鈔的規(guī)模。
新鈔票流入到國家部門,商業(yè)銀行那里,是熱騰騰的新錢。這些錢都會有實際的用途。比如說,大規(guī)模的工程建設,民眾的福利基金,社保醫(yī)保的補充基金,股市的救市基金。或者,干脆是商業(yè)銀行擴充資產,新增信貸的準備金。這些新錢流出來以后,市面其他物價還未上漲。新錢流入,很自然就推動相關產業(yè)價格上漲。比如說,大規(guī)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推高了水泥、能源、玻璃、重工業(yè)的價格。這個時候,行業(yè)蒸蒸向上,就連工人也享受到景氣的溢出,可以獲得高工資。金融行業(yè)是經常接觸新錢的行業(yè),每一次國家新發(fā)貨幣,這個行業(yè)全都喜氣洋洋。新錢由他們之手流入市場,銀行和投資機構等要先過一遍手,賺取一道。他們會給高管發(fā)更高薪酬,建設更豪華的辦公大樓。就連金融機構的小弟,也在跟著吃香。
這些獲得新錢的行業(yè)和人員,他們有自己的投資和消費渠道。每年春節(jié)后,銀行、國企和金融單位發(fā)完年終獎,一線城市的房價就開始漲起來了。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新增貨幣在流動。錢流動到哪里,哪里的物價就被緩緩推高。一般而言,農村是離新錢最遠的地方,農民賣了糧食一進城,絕望地看到所有物價都在漲。小地方的工薪階層也非常慘,公司賺的是通脹的錢,和員工的努力沒什么關系。只有當物價普漲,怨氣四起,公司為留住人,才會象征性“漲工資”。差不多這時候,錢也就流到頭了。說句不客氣的話,街頭賣奶茶的小妹,他們更接近市場一線,都比工薪階層提前感受市場繁榮。
所有人的收入都在漲,這難道不是大好事嗎?為什么我們要反對通貨膨脹呢?
事實上,所謂“所有人收入都上漲”只是幻覺。真相是:絕大多數人的收入,都受到了通脹的侵蝕。房價越漲越兇,收入遠沒有物價漲得快。上游部門錯誤估計了底層民眾需求,不顧一切地開發(fā)新樓盤,大搞高檔項目。真實需求沒上來,上游的布局都成了錯誤生產。這個時候,就是到處蔓延的負債。為了防范風險,中央銀行就會剎住貨幣口子。依靠貸款和熱錢而生存的企業(yè),一下就陷入到兩面夾擊的窘境里。不少企業(yè)就會倒閉,許多崗位被裁撤,這個時候,蕭條就來到了。
這就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經濟周期的解釋。在我看來,這才是經濟運行的真相??上?,世人對奧地利經濟學派并不熟悉。如能普及,則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美元指數、大宗商品價格、黃金價格 的關聯問題
1.美元指數USDX是參照1973年3月六種貨幣對美元匯率變化的幾何平均加權值來計算的。以100.00為基準來衡量其價值.USDX上升,表明美元升值。
2.大宗商品可以設計為期貨、期權作為金融工具來交易,可以更好實現價格發(fā)現和規(guī)避價格風險。所以當美圓貶值時,資本家會將美元轉化為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進入大宗商品市場以規(guī)避風險,大量美元進入大宗商品市場,產生供不應求的局面,所以造成其價格上漲。價格上漲,其價值上升,必然導致其股價的上漲。
3.大宗商品(Bulk Stock)是指可進入流通領域,但非零售環(huán)節(jié),具有商品屬性用于工農業(yè)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
通俗點講就是買賣量非常大的東西,大宗商品交易就是買賣大宗商品。
主要包含鋼材、鐵礦石、煤炭、石油和部分有色金屬 。
大宗商品包括3個類別,即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大宗農產品。
由于大宗商品多是工業(yè)基礎,處于最上游,因此反映其供需狀況的期貨及現貨價格變動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經濟體系。
4.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通常是由于貨幣貶值,造成資金大量涌入大宗商品市場造成的。同樣,黃金作為硬通貨同樣具有,規(guī)避風險的作用,所以也會有大量資金進入黃金市場,造成黃金價格上升。
為什么說美元貶值會增加成本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因為主要的大宗商品都是美元計價的,美元貶值,購買大宗商品就要花更多的錢,大宗商品自然會漲價;同時,由于持有美元資產的人要保值,他們也會把美元資產轉換投入到大宗商品市場,就進一步加大了大宗商品的漲價幅度。
擴展資料:
大宗商品是指可進入流通領域,但非零售環(huán)節(jié),具有商品屬性并用于工農業(yè)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在金融投資市場,大宗商品指同質化、可交易、被廣泛作為工業(yè)基礎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屬、鋼鐵、農產品、鐵礦石、煤炭等。包括3個類別,即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農副產品。
大宗商品可以設計為期貨、期權作為金融工具來交易,可以更好實現價格發(fā)現和規(guī)避價格風險。由于大宗商品多是工業(yè)基礎,處于最上游,因此反映其供需狀況的期貨及現貨價格變動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經濟體系。例如,銅價上漲將提高電子、建筑和電力行業(yè)的生產成本,石油價格上漲則會導致化工產品價格上漲并帶動其他能源如煤炭和替代能源的價格和供給提升。投資者,尤其是投資相關行業(yè)的投資者應當密切關注大宗商品的供求和價格變動。
大宗商品同時具有5個特點:
1、供需量大
2、原產地
3、原材料
4、國家統(tǒng)一限價
5、影響國計民生
QE3來了,大宗商品望成為美元替代品。QE3從某種程度上進一步的體現出了全球貨幣政策進一步的滑向了“流動性泛濫”的懸崖,未來貨幣體系面臨著巨大的沖擊性風險,通過這樣的貨幣政策影響利率和匯率進而影響經濟的方法,雖然實際效果有限,但其負面性將體現的更加明顯,美國進一步的面臨著財政懸崖的壓力,而全球貨幣體系中貨幣信用的風險卻在“一步步寬松”的背景下遭到了進一步的沖擊,貨幣信用風險不斷的加大最終會導致投資者遠離的紙幣體系,而“當人們開始遠離美元之時,大宗商品將成為最好的替代品”,這其中金融屬性偏強的大宗商品例如黃金、白銀、銅、原油等毫無疑問將成為最閃耀的明星。
為什么人民幣在國外越來越值錢國內越來越不值錢
前者是講關涉匯率,后者則講人民幣在國內的購買力的問題。
(1)一般說來,貨幣數量與物價總水平有著水漲船高般的對應關系。但在實際當中,貨幣超發(fā)后,往往不是表現為市場上所有物品都同時、同比例地漲價,而是表現為有的商品漲價堪稱兇猛,有些會漲得相對平穩(wěn),有些則會呈價格下降的趨勢。這又是由具體商品的需求、供給狀況及購買者預期等多因素決定的。國內大城市中的商品房價上漲就是最為突出的堪稱兇猛者。
(2)眾所周知,目前的人民幣升值更多還是由于美元貶值帶動的,而并非人民幣的主動性升值。由于中國經濟結構自身存在問題,加之農業(yè)產業(yè)鏈比較薄弱,使得國內商品價格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同步上漲。這成為造成人民幣匯率出現升值,而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卻感覺到貶值、錢越來越不值錢的重要原因。
為了自己的錢不貶值,未來幾年時間,怎么樣做才能保值或增值?
要使得自己的錢不貶值,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錢去購買能夠跟隨物價上漲的商品,或者勞務。
首先我們來看,為什么會出現“錢越來越不值錢”了這種現象?
出現這種現象,最核心的原因是因為貨幣流動性的增加,導致同等幣值購買力的下降,也就是大家通常說的通貨膨脹。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100塊錢過去可以買20斤蘋果,但是,現在只能夠買15斤,或者說,雖然現在的100塊錢可以買20斤蘋果,但是,可以預期到,未來一段時間之后,就只能夠買15斤了。
這就是通貨膨脹。
出現這種情況,最普遍存在的一個大環(huán)境是經濟面臨下滑的危險,或者已經出現了精進下滑的跡象,需要向市場注入資金來刺激經濟的活力,主要是限定在投資和生產領域之內。
通貨膨脹有一個大的前提是,別的物價在漲,但是自己的工資水平并沒有顯著增長,或者說,自己工資的增長水平遠遠不如商品,勞務服務等價格的增長水平,導致雖然自己的工資水平沒有顯著減少,但是已經相對的減少了。
那么,可以跟隨超發(fā)的貨幣流動性一起上漲的商品勞務通常有哪些?用自己手中的錢去買點什么才能夠使得自己的錢保值,甚至是增值呢?
1.購買房地產。
盡管房地產在國家的政策調控之下,投資房地產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目前房價的年漲幅已經不像前幾年那樣漲幅巨大,但是,從自住和資產保值的角度出發(fā),房地產仍然是不錯的一個投資品種。
另外一個方面,現在投資房地產也不是隨便閉著眼買買的時代了,而是應該通過它的位置,以及背后所承載的資源進行有目的的選擇。
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
比如,有學區(qū)房資源的房產要比沒有學區(qū)房資源的房產更具有保值性;在城市化進一步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大城市越來越多,所以,在大城市購買的房產,相對于小城鎮(zhèn)的房產來說也更加具有保值性。
當然,投資房地產的缺點業(yè)比較明顯,一是,現在幾乎已經沒有所謂的“價值洼地”,二是,銀行房地產貸款收緊投資門檻也比較高。
另外一點要說的是,一些公寓的地理位置可能比較好,但是也要謹慎購買,因為當你需要變現的時候,公寓的交易成本要遠遠的高于普通住宅。
2,購買貴金屬。
具體來說,最典型的品種是黃金和白銀,有的少量的投資者也會選擇鉑金。
貴金屬是世界的硬通貨,可以以極低的成本在國際市場上變現,所以,很受熱錢炒作資金的青睞。
所以,每次通貨膨脹出現的時候金銀的價格漲勢也是比較明顯的。
黃金一直都是備受青睞的保值品璋
在具體的投資渠道方面:
如果你預期的期限比較長,或者說對變現的預期比較低,那么,可以選擇買進實物黃金白銀,或者黃金白銀的首飾。
如果你預期的期限比較短,或者說對變現的預期比較高,那么,你可以選擇買進上海黃金交易所的T+D延期交易品種(注意,不是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黃金期貨和白銀期貨)
3.購買基金,股票等理財產品。
首先,應該明確,理財產品是盈虧同源,任何投資市場和投資品種都是存在虧錢的風險的,所以,購買理財產品首先要求風險意識,而不能是僅僅盯著高收益的理財產品。
高收益的理財產品背后,一定意味著高風險。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購買股票之所以能夠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原因在于股市是市場的晴雨表,并且會先于實體經濟,當實體經濟出現經濟過熱,出現通貨膨脹苗頭的時候一定會傳導到股市當中,刺激股市的上漲。
最后重申一邊,做投資最求的不是短線的追漲殺跌,而是要賺的周期的錢,因此,與經濟周期比較密切的大盤藍籌股,或者大盤指數基金是最好的選擇。
甚至,在自己不愿意承擔風險的前提下,可以考慮國債,大額可轉讓存單等品種。
4.購買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主要是指在流通領域中,非零售環(huán)節(jié)可以大批量交易的能源,農產品,金屬等。
根據美林時鐘理論,在經濟過熱的時候大宗農產品會構成物價上漲的主體,比如,銅,鋁等。
因此,投資大宗商品也可以有效保證資金的保值和增值。
鋁,銅等大宗商品的漲幅也很明顯
目前,國內可以投資大宗商品的渠道主要有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兩種。
一方面,大宗商品現貨市場是要是實體企業(yè)在參與,交易金額大,流動性比較差,相當于設定了一個比較高的門檻,對個人投資者不怎么友好,尤其是對大宗商品行業(yè)完全不懂的投資者來說。
另一方面,盡管國內期貨市場的投資門檻比較低,實行的標準化合約的場內交易,流動性非常強,
但是,因為期貨市場實行的是保證金交易和強制平倉的制度,導致合約風險性比較大,這個是一定要注意的問題,很多投資者因為對期貨投資風險的忽視,而導致了與投資初衷完全相反的結果。
5.總結:
通貨膨脹是市場經濟在周期性的發(fā)展中經常出現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沒有辦法避免,因此,如何更有效果的投資也應該成為現代人的必修課。
但是,投資收益永遠都對應著應該承擔的風險。
對于缺乏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力低的投資者來說,保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情,要遵循的一個最大的前提是:保證自己本金的安全。
在這個前提之下,再去考慮資金怎么增值的問題。
如果,自己資金的安全性都保證不了去考慮增值多少,就跟水中看花一樣,甚至在很多極端的情形下,成了一種賭。
惡性通貨膨脹時,大宗商品一般會有什么樣的表現?
大白話,撈干貨!
全面暴漲,經濟傷害,生產毀滅,
紙幣廢除, 歷史 上的幾個案例
現在的情況是不漲價
關鍵詞:暴漲,生產,廢紙,緊縮
第一,惡性通貨膨脹來的時候什么都在漲,實際上是物貴人賤
惡性通貨膨脹就是全面的物價上漲,而且漲幅非常的大,大宗就更不要說,上游更兇。這個時候的特點就是什么都在漲,而且漲得沒有邊兒,導致你根本沒有辦法進行生產。
這里要區(qū)分溫和的通貨膨脹和惡性通貨膨脹。溫和的通貨膨脹往往是因為需求上升,人們有錢了想買,然后導致物價水平持續(xù)的緩慢的上升。
這種上升往往是因為技術進步或者生產要素效率提高造成的。是大好事。我們曾經有過這么一段兒時間,比如剛加入世貿的時候,比如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掙錢比較容易。
邏輯非常簡單,你想想,如果東西能夠緩慢的上升,那就會造成人們對未來的良好預期,而這個速度也不至于那么快。
打比方說養(yǎng)豬的人看到豬肉價格每年漲那么5%,那他就會想我應該去建一些豬圈,收一些小豬仔,然后把他們養(yǎng)大,第二年就能回收成本。擴大生產富裕起來。
但惡性通脹就是另一回事。
第二, 歷史 上的幾個案例,到最后就是經濟崩潰。
歷史 上比較有名的因為通貨膨脹而導致崩潰的國家,比如津巴布韋,比如過去的魏瑪共和國,就是這種情況。
之前說過津巴布韋,今天再來說一說當年的魏瑪共和國,這個國家是一戰(zhàn)以后建立起來的一個所謂民主國家。
但是戰(zhàn)后欠了一屁股的外債,而且當時的歐洲國家對于一戰(zhàn)后的德國搞得非常的狠,法國人說要讓德國人永世不得翻身,但經驗告訴我們,物極必反。
德國欠法國的外債還不上,法國人就急了,因為他們也欠美國的錢。于是法國人就找美國人說,能不能把債免去一些,美國人當然不答應了。
那邊德國又還不起外債,怎么辦呢?法國人打如意算盤,自己去把德國的魯爾工業(yè)區(qū)給占了,還把德國的伐木區(qū)給占了,想著自己干,能掙到錢。
結果由于工資給的太低,德國工人出工不出力,反倒生產下降,法國人把軍隊派過去自己搞,結果更虧錢。還把生產給搞壞了。
這一下就造成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德國人急著還錢,沒辦法就只有印鈔,但是由于他欠的是外債,印鈔是沒有用的。
德國的錢本來叫金馬克,但是印的太多了,匯率大幅的貶值,相當于印了白印。同時呢,由于所有的東西都是大幅上漲,那人們可能等不及東西漲價就趕緊的把錢花出去。
還是以養(yǎng)豬為例,你想想,如果豬肉價格漲的還不太快,那還能等的急,你如果大幅的上漲,原材料也在上漲,蓋豬圈的水泥也在上漲,飼料也在上漲,什么都漲,那你根本等不及豬養(yǎng)出來。利潤就被成本上升給吞掉了。
那怎么辦呢?所有的人都會選擇把貨幣拋掉。趕緊換回物資來。以前我們也遇到過這種情況,80年代末我們曾經有一段時間把沒有圖像,沒有聲音的電視都給搶光了,就是因為嚴重的通貨膨脹。
這個時候你干什么都是不掙錢的,極端的情況下所有的工廠都會破產。生產能力被徹底摧毀了,經濟就完蛋了。
第三,現在全世界面臨的問題是通貨緊縮,生產過剩。
在古代 社會 往往會爆發(fā)通貨膨脹引起的經濟危機,原因很簡單,古代的生產能力非常低下,主要是手工生產,產不出來東西。
同時由于生產運輸能力的低下,貨物的流通,商品交易的規(guī)模就更小。
古代 社會 除了城市里邊兒,廣大的農村zf根本就沒有控制力,古代還有這種鏢局這種行業(yè),如果你能把一個東西運到城里面兒,基本上就能賣出去。
所以才有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說法,因為東西太少了不愁賣,現在你要信,那你就傻了。為啥銷售那么掙錢,明白了吧?
王朝末年,由于財富分配的不均,權力無限的擴張。導致普通的人根本買不到東西,嚴重的通貨膨脹。
這個情況一直持續(xù)了幾千年,我們的人均gdp一直就在500美元左右徘徊,直到英國工業(yè)革命開始,生產力開始爆發(fā)。
為什么呢?因為過去是手工生產,現在是機器生產,過去是靠人力勞動,現在是靠化石能源。
過去可能你干一天干十天就弄一條褲子出來,你的時間都用來干這了,當然富裕不起來,現在呢?我們提上兩桶油,把機器運轉起來,一天可以生產1000條褲子。
這生產能力就是天差地別了。過去那種因為通貨膨脹嚴重帶來的經濟崩潰,在全世界的范圍內見得就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通貨緊縮。
什么意思呢?教科書上的定義是物價水平持續(xù)性的下降,比如所有的東西都在緩慢的降價。
有人說這還不是好事兒嗎?東西降價我買東西不就便宜了嗎?對你微觀的個體來說是這樣的,但是對于宏觀上來講就不是這樣了,當所有人對未來形成了東西會降價的預期。
那就是這種想法,我今天不買,明天更便宜,明天不買,后天更便宜,那干脆就不買了,所有的人都會選擇持幣觀望,越來越不買。
如果生產出來東西太多,人們不買,工廠就得關門,工廠關門,人們就更沒收入,人們更沒深入就更不買,不買東西就更不賣東西,工廠就又更關門。你看這就是個邏輯死循環(huán)。
怎么辦呢?這個時候就是我們要放水的原因。什么叫放水?增大貨幣供應量,因為買不起是因為人們手里沒錢了。如果你把經濟做最簡單的分析,供給與需求兩端,需求端不行了,那就給他錢。
但是給錢的時候呢,錢會天然尋找大公司,大企業(yè)和有錢人,因為有錢人的還款能力更強,更穩(wěn)定。
但是錢找到有錢人,有錢人又不缺錢,多出來的錢沒有辦法,他就去購買各種資產炒地皮,炒股票。
于是我們看到有錢人越來越有錢,而窮人呢也能分到一點殘羹,主要是企業(yè)繼續(xù)運轉,給窮人發(fā)的工資,但是由于競爭性的工資壓低了人們的勞動力成本,這個時候人們就是維持個吃飯。
這就是大家在很多電影中看到的情況,比如韓國的那個電影寄生蟲,頂級的富豪在首爾江南區(qū)擁有豪宅,但是普通人呢也就是掙個吃飯錢,吃不飽也餓不死。
長期怎么辦呢?那就需要新的技術突破,提升勞動生產率,改變我們的經濟面貌,當然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結論。惡性通脹就是什么東西都在漲,而且漲幅非常大,生產根本跟不上,這個時候人們會選擇把貨幣拋掉。囤積物資,甚至就把貨幣廢掉了,以物易物。
歷史 上德國在一戰(zhàn)后欠下了大量的外債,還不上錢,又由于戰(zhàn)爭和外族的侵略,把工業(yè)能力給搞垮了,生產跟不上,爆發(fā)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外債是賴不掉的。
古代 社會 經常爆發(fā)通貨膨脹,因為生產能力低下,現代 社會 工業(yè)革命后,生產能力暴漲,技術進步,交易范圍擴大。卻又面臨新的問題。
東西生產的太多賣不出去,通貨緊縮。對待這個問題,現在經濟的手段就是放水,持續(xù)的拉大貧富差距,增加債務量,維持經濟交易,長期需要技術進步,但是這很難。
與通貨膨脹的程度和發(fā)生通貨膨脹的原因密切相關,不能一概而論 。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大宗商品 :包括3個類別,即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農副產品。細分有原油、煤炭、有色金屬、鋼鐵、農產品、鐵礦石等。
先看看各種原因引發(fā)的通貨膨脹:
1.和平年代的國家,因為天災發(fā)生了通貨膨脹 。非洲發(fā)生的可能性比較大一些。比如:非洲某個地區(qū)連續(xù)幾年發(fā)生比較大的干旱,周邊國家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影響最大的產業(yè)是農牧業(yè),糧食、瓜果蔬菜、牛羊豬、奶業(yè)、漁業(yè)等等,因為歉收嚴重,政府為了刺激生產,貨幣超發(fā)嚴重,那么,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大宗商品肯定是物價飛漲,而建筑材料類的大宗商品肯定不會大漲,反而可能因為絕大多數人連生存都困難,根本無暇搞房地產。
2.政局動蕩引發(fā)的通貨膨脹。 這個在非洲地區(qū)也比較常見。在這種情況下,正常的生活、生產、經商都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日常生活用品短缺,與打仗相關的大宗商品需求旺盛,這兩類大宗商品肯定是物價飛漲,其它則不一定,甚至可能大幅降價。委內瑞拉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
3.全球性的危機。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幾乎全世界的生產經營都受到極大影響,而各個方面的需求都非常旺盛,各國貨幣幾乎都嚴重超發(fā),惡性通貨膨脹呈現全球化,可以說,所有大宗商品都大幅漲價。
4.全球性的疫情引發(fā)的通貨膨脹。 比如,當下發(fā)生的新冠疫情。以美國為代表的貨幣超發(fā),特朗普超發(fā)3.1萬億、拜登超發(fā)1.9萬億美元,全球各個國家為了防止被割韭菜,只好被動的跟著美國超發(fā)貨幣,幾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都大幅漲價。鐵礦石更是一馬當先,成本15美元一噸,漲到180多美元。
我國沒有采取美國那種激進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發(fā)展的措施比較穩(wěn)健 ,為了防止輸入性通貨膨脹,采取了嚴防死守的經濟措施,防止大量的“熱錢”流入我國,引發(fā)通貨膨脹。
惡性通貨膨脹時,大宗商品一般會有什么表現?暴漲還是暴跌?
一般邏輯肯定是暴漲,但也可能暴跌。
惡性通脹時,大宗商品一般邏輯上暴漲的原因
通貨膨脹是指貨幣發(fā)行遠遠超過了實物交易量,就像是面粉和水的關系,通貨膨脹就是面粉少水卻很多,導致合出來面坯體積比面粉膨脹很多,同樣的面粉加的水越多面坯的體積越大,這就是通貨膨脹。
所以,惡性通脹時大宗商品一般邏輯上暴漲。
大宗商品的運行是復雜的,受很多因素影響,所以通脹不必然帶來大宗商品暴漲暴跌
任何商品都包含三種價值,一種是使用價值,比如黃金可以用作制造首飾;
另一種是交易價值,比如黃金由于在不同國家地區(qū)有價格差異,將黃金從低價區(qū)購入到高價地區(qū)售出賺取差價,這就是交易價值;
最后還有投資價值,比如黃金還可以用于保值增值。
所以大宗商品也要從實際的使用供求關系、市場生產與現存儲量的關系、經濟好壞引起的人們對大宗商品預期來綜合評估,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在同一時間的權重大小及組合結果。
最后,大宗商品的預測很難,但我們可以不預測,根據市場上大宗商品的期貨價格來觀察大宗商品的未來趨勢,這是最簡單的方法。
錢已經不值錢了,大宗商品全都暴漲。
今年就是典型的通貨膨脹大年,算不上惡性通貨膨脹,但是原理基本一樣。
很多人都知道什么東西會漲,但是一般人根本賺不了這個錢,只有資本家能賺。
通脹期間最賺錢的是煤炭,原油,鋼鐵,銅,化工原料等。這些東西一般人根本買不了,只有資本家能控制這些資產,通脹期間的優(yōu)質資產,跟普通人無關。
原材料漲價,最終會傳導到產品端,比如大豆?jié)q價,到時候油會漲價,我們去買油就要花更多的錢。同理,生活中的很多商品都會漲,我們就要花費更多的生活成本。
材料通脹的錢我們沒有賺到,全被資本家賺走了,而產品通脹的錢我們一分都沒少出,通貨膨脹就是這么收割普通人的。
通貨膨脹之前,往往會有一個通貨緊縮的過程,通貨緊縮造成了生產資料錯配。去年開始的疫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以原油為例,疫情大爆發(fā),各個國家工業(yè)不同程度停產,用油量減少,導致油價暴跌。
油價暴跌之后,產油國賺不到錢,他們?yōu)榱朔€(wěn)住原油價格,于是開始聯合起來限產。
當經濟開始復蘇的時候,原來減產的原油依然沒有恢復,供小于求,于是原油開始大幅漲價。其余鋼鐵,煤炭等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疫情導致資源錯配。
雖然說一切都會恢復,周期終有盡頭,但這個過程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普通人要被收割無數次。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去年的大放水,放水過量,必定產生通脹。
對于普通人來說,不僅買不到最優(yōu)質的資產,連普通的保值型資產也很難買到。
比如一二線城市的房子,高端白酒等等,這些東西雖然能保值,但是一二線城市房子價格太貴,好的白酒也只有供應商能拿到貨。
一般人也只能硬扛。
對于比較嚴重的惡性膨脹,對一般人來說就是災難。比如曾經的俄羅斯,最嚴重的時候,工資漲兩倍,物價漲五倍,連吃飽飯都成問題。
寧愿信這世上有鬼,也不要信美聯儲那張嘴。美聯儲預計今年通脹在2%左右,實際上,鋼鐵,銅,原油,比去年同期都高了30%到50%。
我國制造業(yè)今年預計成本會上升20%,上升2萬億左右,這還是比較小規(guī)模的通脹,所以我們的貨幣政策還是非常謹慎的。
其他文章
- 廣州靠譜代辦營業(yè)執(zhí)照窗口
- 辦營業(yè)執(zhí)照需要到哪里辦手續(xù)
- 上海無地址公司執(zhí)照注冊代辦機構
- 網絡科技公司經營范圍怎么選
- 實業(yè)公司經營范圍5大類怎么寫
- 衛(wèi)生許可證網上申請教程
- 石家莊早餐車怎么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
- 沒有實體店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怎么辦
- 個人網店如何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
- 秀米海外怎么注冊公司的
- 個人注冊一家公司要多少錢
- 重慶云上注冊公司可靠嗎,重慶云上注冊公司靠譜嗎?
- 網上營業(yè)執(zhí)照辦理網站是什么
- 代辦營業(yè)執(zhí)照給3萬5
- 有了中介怎么注冊公司
- 網上注冊企業(yè)工商執(zhí)照流程
- 企業(yè)生產經營許可證號怎么找
- 醫(yī)藥企業(yè)注冊公司條件要求
- 青島公司注冊怎么做
- 天津注冊滴滴公司